引言

地基是建筑的根基,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上部结构的安全与耐久性。随着时间推移或外部环境影响,老旧房屋的地基可能出现承载力下降、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加固方法进行改造。本文将围绕地基基础原理、加固方法、适用场景及关键注意事项,为您系统解答旧房地基加固的相关疑问。
一、地基为什么需要加固处理?
地基加固的目的在于改良地基土体的工程性质,以满足建筑安全和使用需求。具体而言,加固主要为了达成以下四个核心目标:首先,改良土体的强度特性,通过提高地基承载力来确保建筑整体稳定;其次,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旨在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工后沉降;再次,改善透水特性,解决施工或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渗流、涌砂等问题;最后,改善动力特性,如提高砂土密实度以防止地震时发生土壤液化,并增强抵抗振动荷载的能力。
二、有哪些常用的地基加固方法?
地基加固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多种成熟可靠的方法体系,可根据具体土质条件和加固目标选择适用方案。
1.基础注浆补强
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因不均匀沉降、冻胀或其他原因导致基础出现裂缝或损坏的情形。施工时,首先在裂缝处钻孔,条基可沿基础纵向以1.5~2.0米的间距布孔,且不少于两排。注浆管直径通常为25毫米,钻孔与水平面的倾角不应小于30°。浆液多采用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0.5~0.6之间,注浆压力一般取0.1~0.3兆帕。注浆的有效作用半径可达0.6~1.2米,能有效恢复基础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2.增大基础底面积法
当既有建筑的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底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常采用混凝土套或钢筋混凝土套来加大基础底面积。具体实施中,当基础承受偏心受压时可采用不对称加宽,承受中心受压时则采用对称加宽。为保证新旧混凝土协同工作,在灌注混凝土前必须将原基础表面凿毛并刷洗干净,然后铺一层高强度等级水泥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对于加宽部分,其下的垫层材料与厚度应与原基础垫层保持一致并夯实。
3.置换法加固地基
置换法分为开挖换土和强制置换,是处理浅层软弱地基的常用手段。具体操作是将基础下的软弱土层挖除,换填性能良好的填土、灰土、砂石等材料,形成素土地基、灰土地基或砂石垫层地基。施工过程主要包括开挖、验槽、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等关键步骤。需要注意的是,素土地基的土料宜选用轻亚粘土或亚粘土,避免使用地表耕植土、淤泥质土及膨胀土,且土料需过筛控制粒径。
4.高真空击密法
这是一种创新性的快速真空动力排水固结法,特别适用于饱和软土地基处理。该工法通过数遍高真空击密制造显著的“压差”进行排水,并结合数遍合适的变能量击密,逐步降低土体饱和度,提高密实度和承载力。其技术核心在于将真空产生的“负压”与击密产生的“正压”有机结合,人为制造远超一个大气压的压力差,促使低渗透系数软土中的水有效排出。与传统方法相比,此法能将软土夯击间隔从规范要求的“不小于3~4周”大幅缩短至“5—10天”,实现了节约造价约30%、缩短工期约50%的显著效益。
5.外包钢与增设支点联合加固法
在某些复杂工况下,单一加固方法可能难以奏效,此时可采用组合加固策略。例如,在框架结构加固中,通过增设支点来改变力传递路径,将梁上部分荷载转移至框架柱,从而减小原构件的受力。再结合外包钢加固法,用型钢(通常为角钢)外包于构件四角,显著提高截面承载力与刚度。这种综合方案特别适用于施工周期紧、现场条件受限的改造工程。
三、选择加固方法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选择合适的加固方法是一个综合性决策过程,需权衡多方面因素。
- 地基状况与加固目的:必须首先明确地基处理的具体目标,如提高承载力、减少沉降、防水防渗或抗震,并据此选择针对性强的工法。
- 施工条件与环境影响:加固施工往往在现场进行,需考虑作业空间、设备进出、噪音粉尘控制以及对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干扰程度。采用现场湿作业少、工期短的方法往往更受欢迎。
- 经济性与耐久性:在保证加固效果和安全的前提下,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综合成本效益最优的方案。同时,加固措施的长期耐久性,包括材料性能退化、新旧构件连接可靠性等都必须纳入考量。
四、地基加固施工中有哪些关键控制要点?
确保加固工程质量,必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精细化控制。
- 材料强度匹配:加固所用材料的类型宜与原结构保持一致,且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
- 连接可靠性:新增构件与原有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特别是对于新增的抗震墙、柱等竖向构件,其连接方式需经过精心设计。
- 减轻不利影响:在加固过程中,无论是新增还是改造构件,都应致力于减少或消除对整体结构刚度和强度的突变,防止因局部强化而产生新的薄弱环节。
- 清除潜在风险:对于鉴定中发现的存在显著安全隐患的非结构部件,如不符合规范的女儿墙、门脸等,应及时拆除或采取有效加固措施。
五、如何做好地基加固前的检测与鉴定工作?
精准的检测与鉴定是成功加固的前提。
- 地基基础检测:重点检查地基是否存在不均匀沉降、沉降过大及局部塌陷状况。对软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膨胀土地基,因其易产生过大沉降,需格外关注。
- 上部结构状况评估:对砖石结构,需检测砖砌体的承载力、裂缝、强度及酥松等现象。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检查梁、板、柱的裂缝情况、混凝土强度、材料质量及配筋状况。
- 建筑物整体倾斜测量:通过专业仪器对建筑物的整体倾斜状况进行精确测量,为分析地基稳定性提供依据。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