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检测时,应遵循以下技术要求和标准:
环境要求
贯入仪使用时的环境温度应为-4~40℃。
检测资料
工程名称及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名称。
结构或构件名称、外形尺寸、数量及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施工时材料计量情况、养护情况及成型日期等。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检测原因。
检测批划分
当检测对象是整栋建筑的一部分时,应先将其划分为一个或若干个可以独立进行分析的区段。
每个区段划分成若干个检测批,每个检测批为每一楼层中材料品种和设计强度等级均相同的砌体。
抽样检测
每一检测批应进行随机抽样,抽测构件最小数量应符合表A规定。
当同一检测批构件总数小于9个时,按单个构件检测,单个构件检测结论不得扩大到未检测的构件或范围。
测区和测点
单个构件检测时,每一结构或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3个,对尺寸较小的构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
按批抽样检测时,应根据被测墙体或柱的面积及砌筑砂浆质量状况,每个独立构件应布置1~3个测区。
测区应均匀分布,不应在墙体同一水平面内,每个测区的面积宜控制在1.0m²左右。
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检测面应为原状砂浆面,砌体表面粉刷层、勾缝砂浆、污物等应清除干净,必要时可用砂轮清除疏松层和杂物,仔细打磨平整,且不应有残留的粉末和碎屑。
被检测灰缝应饱满,其厚度不应小于7mm,并应避开竖缝位置、门窗洞口、后砌洞口和预埋件的边缘。
原材料检测
砖块:应检测其强度、尺寸偏差、外观质量等指标。
砂浆:应检测其强度、和易性、保水性等指标。
石材:应检测其强度、外观质量、耐久性等指标。
砌体结构检测
垂直度和平整度:使用全站仪、经纬仪或水平尺等工具进行检测。
灰缝厚度:使用钢尺或灰缝厚度检测尺进行测量。
抗震构造措施:检查构造柱、圈梁、拉结筋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质量检测
砂浆饱满度:通过敲击、观察或超声波检测等方式进行判断。
砖块排列:检查砖块是否按要求错缝搭接。
水平灰缝和垂直灰缝:检查其厚度和质量。
实体检测
砌体强度:应通过现场取样试验确定。
砂浆强度:应通过现场取样试验或钻芯法检测确定。
抗震构造措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查。
其他检测方法
轴压法、扁顶法、原位单砖双剪法等,这些方法通过测量砌体在受力时的变形情况或抗剪强度来判断其抗压强度。
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应当遵守《砌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GB50680等有关规定。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应当及时进行,确保砌体工程施工进行有序。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应对用材检验及施工中部位控制进行检查整改并记录。
原位检测与取样检测
当砂浆试块缺乏代表性或试件数量不足,或对砂浆试块的试验结果有怀疑或有争议时,可采用现场检验方法对砂浆和砌体强度进行原位检测或取样检测,并判定其强度。
通过遵循以上技术要求和标准,可以确保砌体工程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