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老旧房屋普遍需要加固处理?

老旧房屋因材料自然老化、设计标准过时、功能需求改变或自然灾害侵袭,常常出现承载力不足、抗震性能下降等安全隐患。尤其在我国地震活跃区域,对抗震性能的加固更是首要考虑因素。为确保建筑安全及延长使用寿命,需根据房屋的检测鉴定结果,选择针对性的加固方法。
二、结构加固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在制定加固方案时,需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及环境影响,并遵循核心原则:
先鉴定后加固:必须先对建筑结构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掌握其缺陷与受损程度,再制定加固方案。
总体效应原则:对单个构件的加固,需评估其对建筑整体结构的影响。
材料与构件利用:尽量使用与原材料性能一致的材料,并充分利用仍具有承载力的原有构件。
抗震设防结合:加固措施应充分考虑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
三、目前常用的房屋加固方法主要有哪些?
旧楼房加固改造的技术体系已相当成熟,主要包含以下六类核心技术及其衍生应用:
1.加大截面加固法
通过增大构件截面面积来提高承载力,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适用场景:广泛用于混凝土梁、板、柱及砖墙的加固,尤其适用于承载力严重不足,需大幅提升构件强度的情况。例如在梁的受拉区或柱的四周增配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优点:技术成熟,加固效果显著,安全储备高。
缺点:会增加结构自重,占用室内空间,且现场湿作业多,施工周期较长。
2.外包钢加固法
通过在构件表面包裹型钢(角钢、钢板)来显著提高承载力。
适用场景:主要用于加固混凝土柱、梁及屋架。分为干式(型钢与原构件间无粘结)和湿式(灌注结构胶或砂浆形成整体)两种。
优点:受力可靠,能大幅提高承载力,且对构件截面尺寸影响较小。
缺点:用钢量较大,成本相对较高,且外包钢材需进行防腐、防火处理。
3.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
使用高强度碳纤维布和专用结构胶粘贴于混凝土构件表面,形成复合受力体系。
适用场景:适用于梁、板的抗弯加固,柱的抗震加固及剪力墙加固,尤其适用于现场作业空间受限、不宜增大构件截面尺寸的情况。
优点:材料轻质高强,施工便捷高效,几乎不增加构件自重,且耐腐蚀性强。
缺点:对基面处理要求极高,材料成本较高,且防火性能需额外考量。
4.粘贴钢板加固法
利用结构胶粘剂将钢板粘贴于混凝土构件需补强的表面。
适用场景:多用于加固静力作用下的受弯、受拉混凝土构件。
优点:施工快速,对原结构损伤小,短期内即可显著提高构件承载力。
缺点:粘贴质量受工艺影响大,钢板需进行防腐处理,且适用环境湿度有限制。
5.预应力加固法
通过预应力钢绞线或钢筋对结构施加反向荷载,改变其内力分布。
适用场景:主要应用于大跨度梁、板结构及需大幅提升承载力的工业厂房。
优点:能有效提高结构刚度、抗裂性,并充分发挥材料强度。
缺点:施工工艺复杂,对施工技术要求高,且锚固处理是关键难点。
6.钢丝网片砂浆面层加固法
在墙体两侧铺设钢筋网或钢丝网,然后喷射或抹压水泥砂浆,形成整体加固层。
适用场景:是砖混结构承重墙体和砌体结构加固的常用方法,能显著提高墙体的抗压与抗剪能力。
优点:能大幅提升墙体整体性与抗震性能。
缺点:会增加墙体厚度,对建筑外观和室内空间有一定影响。
四、不同的建筑部位通常如何选择加固方法?
针对房屋的不同结构部位,需选择针对性的加固技术组合:
地基与基础加固:当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超限时,常采用注浆加固提高地基密实度,或通过锚杆静压桩、扩大基础底面积等方式处理。
墙体加固:承重墙裂缝或承载力不足时,可选择钢筋网砂浆面层法或增设扶壁柱;对非承重墙,可采用轻钢龙骨结合钢丝网加固以增强整体性。
梁柱加固:梁柱因裂缝、挠度或承载力不足时,增大截面法适用于严重不足的情况;粘贴碳纤维布或外包钢法则适用于空间受限或需快速施工的场合。
五、加固施工中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点?
为确保加固效果与施工安全,需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专业性评估与设计:加固工程必须基于专业的检测鉴定,并由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严禁无方案施工。
材料与连接可靠性:加固所用材料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结构材料的实际强度等级。新增构件与原结构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确保能有效传递荷载。
消除不利影响:加固方案应尽量减小对原结构整体刚度与强度造成的突变影响。
注重抗震构造措施:除承载力加固外,应同步完善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如在墙体加固中设置拉结筋等,提升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