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检测点布置要求如下:
基坑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变形观测点
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受力变形较大处设点。
观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0m,且每侧边不易少于3个。
水平和垂直观测点宜共用同一点。
基坑围护墙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
宜布置在围护墙的中间部位、阳角处,点间距20~50m,每侧边不应少于1个。
室内环境污染物浓度检测点
抽检数量不得少于5%,且不得少于3间;房间总数少于3间时,应全数检测。
检测点应按房间使用面积设置:
房间使用面积小于50㎡时,设1个检测点。
房间使用面积大于50㎡、小于100㎡时,设2个检测点。
房间使用面积大于100㎡时,设3~5个检测点。
当房间内有2个及以上检测点时,应取各点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该房间的检测值。
检测点应距内墙面不小于0.5m、距楼地面高度0.8~1.5m,检测点应均匀分布,避开通风道和通风口。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竖向位移基准点不应少于3个,基准点离所测建筑距离较远致使变形测量作业不方便时,设置工作基点。
水平位移基准点应基坑变形区域以外,宜设置有强制对中的观测墩,采用精密的光学对中装置,对中误差不宜大于0.5mm。
基准点和工作基点要避开交通干道、仓库堆栈、水源井、河岸、松软填土、滑坡斜面及标志易遭破坏的地点。
监测点布置原则
监测点应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设置,监测点的数量、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监测点应选择在基坑周边或者基坑挖掘深度较大的区域设置,以便对基坑周围环境变化有所掌握。
监测点的设置应基于科学、合理、可靠的原则,监测数据应真实、准确、可靠,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科学、合理、准确。
监测点的设置应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应有完善的防护措施,以确保监测点的稳定、安全。
基坑监测点定期维护
对基坑监测点进行定期维护,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工程监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工程安全。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xp0123456789@qq.com删除。
评论